【中国】峨眉之行,佛教之旅

本月初我们受四川省政府的邀请来到四川,住在峨眉山,有机会游览了三处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及大佛禅院。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据传为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气候多样化,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7米)成为了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可惜本次旅行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坐缆车至半山,只是游览了位于半山的万年寺。

万年寺建于晋朝隆安年间,慧远之弟慧持入蜀建寺,初名为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慧通禅师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时期曾多次修葺,并称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皇帝为其母亲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题写“圣寿万年寺”金匾,此后寺改用万年寺。万年寺的寺院为汉传佛教布局,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般若堂、毗卢殿、普贤殿、行愿楼、贝叶楼、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


此外,万年寺寺僧创制茶叶,十大元帅朱德、陈毅、贺龙曾在此寺品茗,并由陈毅取名“竹叶青”茶叶。茂真和尚主持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普贤殿中有茂真和尚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行愿楼中的“佛牙”(剑齿象上颚骨化石)、“贝叶经”(明朝暹罗版本梵文《法华经》)、“御印”(万历皇帝朱翊钧御印),为该寺三宝。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在乐山市市中区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于唐朝,先后历经三位负责人,耗时约90年才最终完成。大佛整体开山而建,而发髻等部分结构则为后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时,外侧曾有木阁加以保护,但后来已经完全损毁。乐山大佛历史上曾有过多次维修,在民国时期曾被杨森所属士兵在军事训练中部分击毁,但随后又由他人集资修复。

乐山大佛的具体始建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仅记载了一个大致的唐代“开元初”,最早是由贵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凿的佛像为弥勒佛,其目的是为了减弱该河流交汇处的水势。佛像开建后收到了人们大量的捐物捐资,当地的官员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贿,海通和尚拒绝,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前来索贿的官员仍然强行索贿,海通和尚便自挖一只眼睛,将这只眼睛放在盘子里递给该官员,该官员此后再无针对大佛的索贿行为。海通和尚去世后,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琼担任剑南节度使,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万钱的俸禄,大佛得以再次开工。天宝五载(746年)时,章仇兼琼调任户部尚书,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滞,这时的大佛仅修凿到膝盖位置,膝盖以下并未凿出。贞元元年(785年)时,韦皋担任西川节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开工,期间韦皋专门捐出50万钱俸禄作为资金。贞元十九年(803年),乐山大佛修造完成,整个工期前后历时约90年的时间。为此韦皋专门撰写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并将其刻在了大佛龛窟右侧的临江崖壁上。建成后的乐山大佛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12],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

坐船观大佛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气势恢弘,建筑结构缜密,拥有多重大殿和诸多禅房。峨眉山的寺庙极少商业气息,没人四处游说你捐钱、买香火、买纪念品。游人和香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布施、上香、叩拜,丝毫不会受到干扰,让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整个寺庙富丽堂皇、雄姿宏伟、气势磅礴。

在大佛禅院的恢复建设过程中,峨眉山佛教协会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佛禅院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十方丛林寺院,恢复后的禅院必须重现昔日的辉煌和庄严,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集中人力、物力、精力和智慧,把大佛禅院建成规模大、质量好、建筑品位高、佛文化浓郁、能传承很多年的精品寺庙,使之成为峨眉山朝圣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表回复